黄山
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黄山,古称黟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地处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北部,地跨歙县、休宁县、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东起黄狮岭,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地跨东经118°01’至118°17’、北纬30°01’至30°18’,山境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总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及历史遗存、书画、文学、传说、名人“五胜”著称于世,素有“天下第一奇山“、“天开图画”、“松海云川”之称,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古代道教名山之一、中国最著名的山岳之一。
黄山境内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有千米以上高峰88座,其中“莲花”、“光明顶”、“天都”为黄山三大主峰,海拔均逾1800米。黄山境内有大量的文化遗存,如古蹬道、古楹联、古桥、古亭、古寺、古塔等,另有现存摩崖石刻300余处,孕育了中国山水画“黄山画派”;黄山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4.7%,植被覆盖率达93.6%,已知脊椎动物达300余种,鸟类170余种;是安徽省旅游的标志、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世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名。
1982年,黄山风景区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5年,黄山风景区被中国旅游报公布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 1990年12月,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地质公园。
历史沿革
19亿年前,早元古代包括黄山在内的整个皖南处于大洋环境之中。
中元古时期,华南洋壳向扬子板块俯冲,黄山南侧地壳继续沉降,同时发生海底火山喷发,黄山地区水体逐渐变浅,地表未见沉积岩层。
8亿年前,海水绕过晋宁运动中形成的江南古岛山脉,从东南方向进入黄山地区,皖南成为活动性较大的下扬子海,黄山地域被淹没在海水之下,是皖南拗陷最深的地带。
2亿年前,中生代三迭纪“印支地壳运动”使古扬子海变为陆地。
秦汉时期,见于文字记载隐居黄山者,唯有会稽太守陈业“洁身清行,遁迹此山”。
南朝宋元嘉年间,东国(今朝鲜)僧在黄山钵盂峰下建新罗庵,为佛教传入境内之始。
隋唐时期,黄山西南部浮丘峰下始建有道教宫观浮丘观、敕建九龙观、浮丘坛。
唐开元十八年(731年),佛教志满法师在黄山白龙潭旁建寺院,北宋时期赠敕名祥符寺。
唐天宝六年(747年),佛教目轮法师在黄山轩辕峰下建轩辕古刹,清代改名福固寺。
唐中和二年(882年),天竺(今印度)僧麻衣禅师在黄山翠微峰下建翠微寺。
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黄山采石峰侧建有黄山观(升真观)。
南宋嘉定年间,黄山翠微峰下始建有黄山堂(城山观),炼丹峰前有仙坛宫。
南宋末年,道教全真道张尹甫真人建有松谷观。
元代,黄山仙都峰下建有仙都观,紫石峰下建有轩辕宫,温泉岩壁刻有“轩辕行宫”四字,水帘洞前有轩辕碑。
明嘉靖年间,黄山建有朱砂庵,后改称法海禅院、护国慈光寺。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普门禅师来山创建法海禅院,受敕扩建为“护国慈光寺”;后又在玉屏峰前建文殊院,在光明顶建大悲院。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佛教寓安禅师募建掷杯禅院,后敕名云谷寺。
明末清初,道教逐渐衰落,原道观有的废圮,有的改为寺庵,仅少数道羽散居在未毁道观中;佛教兴起,僧寮几与五台普陀之胜。
清末民初,佛教寺宇大多因香火不济、年久失修而毁。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国民政府总理许世英筹备成立黄山建设委员会。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4月,黄山建设委员会正式成立,下设黄山、上海、屯溪3个办事处和南京、芜湖、杭州3个问讯处(通讯处),开通有汤口镇至逍遥亭公路,修建有云谷寺至北海石阶路,准备开凿天都登道。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黄山管理局正式成立,隶属于安徽省政府。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安徽省政府上报行政院内政部,进一步明确黄山管辖范围。
1949年4月27日,黄山解放。同年6月,皖南行署派员接管黄山。同年7月,黄山人民管理处正式成立,为科级建制。黄山范围内道教活动绝迹。
1954年,华东军政委员会、中共安徽省委和安徽省人民政府相关领导登山规划,着手建设黄山。
1956年,登山步道整修竣工,开通有逍遥亭至温泉公路,兴建有观瀑楼、黄山宾馆、温泉游泳池、海门精舍(今艺海楼)等建筑。
1958年,黄山新建有北海宾馆、新温泉楼、炼玉亭、观鱼亭等。
文革期间,黄山人民管理处瘫痪。
1979年7月,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
1979年10月,安徽省黄山管理局成立,黄山正式对外开放。
1980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有黄山规划领导小组。
1981年,黄山规划领导小组委托清华大学建筑系编制《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1982年1月,《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
1988年7月,《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报经国务院原则同意,建设部批准实施。
地理环境
黄山位于安徽南部黄山市境内,山境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总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其中,黄山风景区面积160.6平方千米,地跨东经118°01’—118°17’,北纬30°01’—30°18’,东起黄狮,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
缓冲区面积490.9平方千米,以与景区相邻的五镇一场(黄山区汤口镇、谭家桥镇、三口镇、耿城镇、焦村镇和洋湖林场)的行政边界为界。
气候特征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局部地形对气候起主导作用,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形成特殊的山区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山顶年均降水2369.3毫米,年均雨日180.6天,多集中于4-6月,积雪日32.9天,雾日259天,大风118.7天,年均温7.9℃,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最长无雨期40天。景区林木茂密,溪瀑众多,大气质量常年保持Ⅰ级,空气PM2.5日均浓度5微克/立方米,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长年稳定在2万个/cm3以上,有“天然氧吧”之称。
地质地貌
黄山集八亿年地质史于一身,融峰林地貌、冰川遗迹于一体,兼有花岗岩造型石、花岗岩洞室、泉潭溪瀑等典型地质景观;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稠密,多柱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有“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气候特点
综述
黄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局部地形对气候起主导作用,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形成有特殊的山区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
降雨
黄山境内年均降雨量2394.5毫米,年均雨日180.6天,积雪日32.9天,雾日259天,大风118.7天。
气温
黄山境内年均温7.9℃,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最长无雨期40天。
空气
黄山境内大气质量常年保持Ⅰ级,空气PM2.5日均浓度5微克/立方米,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长年稳定在2万个/立方厘米以上。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黄山生态系统稳定平衡,植物群落完整并垂直分布,素有“华东植物宝库”和“天然植物园”之称;境内森林覆盖率达98.29%,植被覆盖率达93.6%,林木绿化率达98.53%,保存有高山沼泽和高山草甸各一处,有高等植物222科827属共1805种,有黄山松、黄山杜鹃、天女花、木莲、红豆杉、南方铁杉等珍稀植物,首次在黄山发现或以黄山命名的植物有28种;属国家级保护植物37种,国家一类保护的有水杉、二类保护的有银杏等4种、三类保护的8种,有石斛等10个属濒临灭绝物种,中国特有种6个。
动物资源
黄山是动物栖息和繁衍的理想场所,有鱼类24种、两栖类21种、爬行类48种、鸟类176种、兽类54种,属国家级保护动物32种;主要有云豹、金钱豹、黑麂、梅花鹿、白颈长尾雉、白鹳、黄山短尾猴、黄山猕猴、穿山甲、豺、黑熊、大灵猫、小灵猫、獐、苏门羚、鸳鸯、白鹇、勺鸡、鸢、赤腹鹰、雀鹰、鸟雕、红隼、大鲵、棕噪鹛、红嘴相思鸟、夜鹰、三宝鸟、白胸翡翠、画眉、黄腰柳莺、暗绿乡眼鸟等珍禽异兽。
矿产资源
黄山市地下埋藏着多种矿物,大量的石灰岩、花岗岩、瓷土、石英岩,蛇纹石和石煤等建筑材料,金、铜、钼、钨、锑、铍、铅、铌、钽、铀等有色金属矿和稀有金属矿物,还有膨润土、砩石、硫、重晶石、水晶、等非金属矿产资源。
主要景点
五绝三瀑
黄山五绝,是指中国安徽省黄山的五种独特景观。分别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
黄山三大名瀑:“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
奇松
奇松即形态奇特的松树。最著名的黄山松有:迎客松、望客松、送客松、探海松、蒲团松、黑虎松、卧龙松、麒麟松、连理松,这就是黄山的十大名松。
黄山名松上百,最著者为“黄山十大名松”:
迎客松:位于玉屏楼东,黄山标志。
送客松:位于玉屏楼右。2005年冬天枯死。后于玉屏楼右翼再找到候补松树。
蒲团松:位于莲花溪谷。
竖琴松:位于卧云峰侧北坡。
麒麟松:位于清凉台。
探海松:位于天都峰的鲫鱼背旁。
接引松:位于始信峰。
连理松:位于散花坞与始信峰中间。
黑虎松:位于北海至始信峰岔道口。
龙爪松:位于始信峰。
西海景区还有经胡志明起名的团结松。
怪石
黄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各异。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黄山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怪石,其形成期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奇松怪石,位于北海的梦笔生花、以及“喜鹊登梅”(仙人指路)、老僧采药、苏武牧羊、飞来石、猴子望太平(猴子观海)等。
云海
自古黄山云成海,是云雾之乡,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依云海分布方位,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
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红树铺云,成片的红叶浮在云海之上,这是黄山深秋罕见的奇景。
北海双剪峰,当云海经过两侧的山峰约束,从两峰之间流出,向下倾泻,是黄山的又一奇景。
温泉
黄山“五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云峰下,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可饮可浴。
传说轩辕黄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还童,羽化飞升的,故又被誉之为“灵泉”。
黄山温泉由紫云峰下喷涌而出,与桃花峰隔溪,是经游黄山大门进入黄山的第一站温泉每天的出水量约400吨左右,常年不息,水温常年在42度左右,属高山温泉。黄山温泉对消化、神经、心血管、新陈代谢、运动等系统的某些病症,尤其是皮肤病,均有一定的功效。
三瀑
黄山有36源、24溪、20深潭、17幽泉、3飞瀑、2湖、1池。黄山之水,除了温泉之外,尚有飞瀑、明荃、碧潭、清溪。著名的有“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并称为黄山三大名瀑。
人字瀑古名飞雨泉,在紫石、朱砂两峰之间流出,清泉分左右走壁下泻,成“人”字型瀑布,最佳观赏地点在温泉区的“观瀑楼”。九龙瀑,源于天都、玉屏、炼丹、仙掌诸峰,自罗汉峰与香炉峰之间分九叠倾泻而下,每叠有一潭,称九龙潭。古人赞曰:“飞泉不让匡庐瀑,峭壁撑天挂九龙”。是黄山最为壮丽的瀑布。百丈瀑在黄山青潭、紫云峰之间,顺千尺悬崖而降,形成百丈瀑布。近有百丈台,台前建有观瀑亭。
黄山年平均有雾凇62天,雨凇35.9天。黄山大部分是粒状雾凇,气温在-2至-7℃时,就容易形成当雾滴扩大到毛毛细雨时,就能形成雨凇。
玉屏景区
黄山玉屏景区以玉屏楼为中心,莲花峰和天都峰为主体,前山就是指这一景区。沿途有“蓬莱三岛”、“百步云梯”、“一线天”、“新一线天”、“鳌鱼洞”等景观。
玉屏楼地处天都、莲花之间,这里集黄山奇景之大成,故有黄山绝佳处之称,迎客松挺立在玉屏楼左侧,右侧有送客松,楼前有陪客松、文殊台,楼后是玉屏峰,“玉屏卧佛“在峰顶,头左脚右。峰石上刻有毛泽东草书“江山如此多娇”。楼东石壁上,刻有朱德元帅的“风景如画”和刘伯承元帅所做的《与皖南抗日诸老同志游黄山》:“抗日之军昔北去,大旱云霓望如何。黄山自古云成海,从此云天雨也多”。
天都峰位于玉屏峰南,相距一公里,是黄山三大主峰中最为险峻之处,海拔1830米,古诗赞曰:任它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天都峰顶有“登峰造极”石刻。
莲花峰,位于玉屏楼北,是黄山第一高峰,海拔1864.8米。从莲花岭至莲花峰顶约1.5公里,这段路叫莲花梗,沿途有飞龙松、倒挂松等黄山名松及黄山杜鹃。莲花峰绝顶处方圆丈余,中间有香砂井。
从莲花峰下山,过龟蛇二石、百步云梯,穿过鳌鱼洞,到鳌鱼峰,此峰高1780米。下鳌鱼峰是天海,天海位于黄山前、后、东、西海之中,为黄山之中心位置。在这1750米的高山盆地中,生长着很多植物物种,黄山园林部门利用气候条件,创建了天海高山植物园。天海近旁有海心亭、凤凰松等著名景点。
北海景区
黄山北海景区是黄山景区的腹地,在光明顶与始信峰、狮子峰、白鹅峰之间,东连云谷景区,南接玉屏景区,北近松谷景区。是一片海拔1600米左右的高山开阔地带,面积1316公顷。
北海群峰荟萃,石门峰、贡阳山,都属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峰。
海拔1690米的狮子峰在景区之中,峰上的清凉台是观赏云海和日出的最佳之处。
温泉景区
黄山温泉景区古称桃源仙境,一般来说游览黄山均乘车至此,现为黄山旅游的接待中心之一。
景区以揽胜桥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桃花溪和逍遥溪贯穿其中,中心海拔高度在650米左右。
慈光阁,原为慈光寺,古称朱砂庵。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万历年间普门和尚改名为法海禅院,名声渐大,传入宫廷,并于万历三十八年钦赐“护国慈光寺”。现为黄山前山登山入口,也是玉屏索道的入口。
白云景区
黄山白云景区位于黄山西部,面积1655公顷,南起云门溪上的续古桥,北至伏牛岭,东起云际、石人二峰,西至双河口畔。景区以钓桥庵为中心,钓桥庵位于石人峰下,白云、白门两溪汇合处,海拔610米,钓桥庵又名白云庵,明前为道院,清康熙间改为佛庵,后沿用地名至今。为将白云景区、松谷景区和北海景区联为一体,黄山管委会组织开发了新景区——西海大峡谷。“千峰划然开,紫翠呈万状”的黄山西海大峡谷是黄山又一绝胜处,景区总面积约16.5平方公里。
松谷景区
黄山松谷景区地处松谷景区位于黄山北坡,是狮子峰、骆驼峰、书箱峰、宝塔峰之间的山谷合称。由芙蓉岭徒步上山,需蹬爬6500余级石阶,海拔高差1100米。
游览松谷景区可以观赏到芙蓉峰、丹霞峰、松林峰、双笋峰等山峰,仙人观海、仙人铺路、老虎驮羊、关公挡曹、卧虎石等怪石,翡翠池、五龙潭等水景,芙蓉居、松谷禅林等古建筑。
云谷景区
云谷景区位于黄山东部,海拔高度仅890米,是一处谷地。宋代丞相程元凤曾在此处读书,故名丞相源。
明代文士傅严漫游至此,应掷钵禅僧之求,手书“云谷”二字,此后禅院改名云谷寺。云谷主要景点有云谷山庄、古树、怪石、“九龙瀑”和“百丈泉”。
云海佛光
2018年8月21日,安徽黄山风景区现云海美景和佛光奇观。蓝天下的黄山松石峰林,在飘浮的云烟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淡雅动感的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