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又称数字货币电子支付,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硬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支持可控匿名。
2019年,数字人民币相继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启动试点测试,到2020年10月增加了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6个试点测试地区。
2021年8月1日,北京轨道交通新增支持数字人民币线下购票/卡、补票和充值,以及亿通行APP线上购票等场景的应用。
发展历史
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专门团队,开始对数字货币发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及相关国际经验等问题进行专项研究。
2017年末,经批准,中国人民银行组织部分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有关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的研发。DC/EP在坚持双层运营、现金(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
2020年4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在稳妥推进,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
202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数字人民币目前的试点测试,还只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性工作,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
2020年8月14日,商务部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在“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任务、具体举措及责任分工”部分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人民银行制定政策保障措施;先由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相关部门协助推进,后续视情扩大到其他地区。《方案》公布后,数字人民币的进展再次引发市场关注,也有网络传闻数字人民币将在28地试点,记者了解到,“28地试点”的说法属误读,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仍是“4+1”,即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
2020年10月8日,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消息称,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结合本地促消费政策,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人民银行开展了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该红包采取“摇号抽签”形式发放,抽签报名通道于9日正式开启。
2020年12月29日,在北京丰台区丽泽商务区,一家名为漫猫咖啡的咖啡店内启动了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测试,获得授权的消费者已经可以用数字人民币钱包支付购买各类商品,且此次是数字人民币首次将应用场景在北京试点应用。
2021年1月5日,位于上海长宁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员工食堂里,医生们正通过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实现点餐、消费、支付一站式体验。不同于此前使用手机支付数字人民币,此次脱离手机的可视卡式硬钱包首次亮相 。
2021年2月5日,苏州市政府开启“数字人民币﹒苏州年货节京东专场”活动,再次发放3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每个红包金额为200元,红包数量共计15万个。这已是苏州市政府第二次向市民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
2021年2月7日零时,北京市启动“数字王府井 冰雪购物节”数字人民币红包预约活动,面向在京个人发放1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拉动内需,鼓励“就地过年”。
2021年3月3日,商务部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其中提到: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人民银行制定政策保障措施;先由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相关部门协助推进,后续视情扩大到其他地区。
2021年3月25日,中国央行表示:数字人民币将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并存。
2021年5月,数字人民币子钱包再度扩容,网商银行(支付宝)成为第七家参与公测试点的商业银行。
2021年5月8日,数字人民币接入支付宝 新增饿了么、盒马等三个子钱包,数字人民币APP更新,钱包运营机构中的“网商银行(支付宝)”已呈现可用状态。
2021年6月,北京、上海、长沙等地陆续展开新一轮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其中,北京发放20万份、每份200元的数字人民币红包,上海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35万份、每份金额55元,长沙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30万份、总金额4000万元,红包分为100元和200元两档。
2021年6月28日,据四川多家当地媒体报道,成都市使用“天府通App”支付数字人民币乘坐公交、地铁已完成系统建设、前期测试。
2021年6月30日,北京轨道交通开启全路网数字人民币支付渠道刷闸乘车体验测试。
2021年7月16日,数字人民币指定运营机构扩容,招行获准加入。
2021年8月1日,北京轨道交通新增支持数字人民币线下购票/卡、补票和充值,以及亿通行APP线上购票等场景的应用。这是继6月30日亿通行APP支持数字人民币刷闸支付后的一次升级应用,实现了数字人民币在轨道交通过闸及购票支付场景的全覆盖,将大力提升乘客数字化出行体验。
测试地区
2019年,数字人民币相继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启动试点测试。
2020年4月,央行宣布首批数字人民币开始试点,深圳、苏州、北京、成都四地,成为了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抢先开展落地探索。到了2020年10月,数字人民币试点又新增加了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6个地区。
2020年10月,增加了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6个试点测试地区。海南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全省范围试点数字人民币的地区,在C端与B端场景上均有诸多应用落地,7月27日最新数据显示,海南数字人民币支持商户达5万,开通个人钱包达64万个。
2021年4月28日,北京启动第二次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活动由北京城市副中心、东城区、朝阳区、海淀区、石景山区共同主办,聚焦北京冬奥食、住、行、游、购、娱、信等场景,将在北京市多个核心商业区开展数字人民币消费体验。
截至2021年7月,数字人民币试点已经有序扩大至“10+1”,即“10个城市+1个冬奥会场景”。
预约体验
数字人民币现在并未进入大规模对外公开测试阶段,使用者需经过提前预约摇号,中签后收到短信通知之后方可以根据提示注册并进行消费。拥有“中农工建邮交”六家数字人民币指定运营机构银行卡的用户,需要下载已开通网上银行账户的银行App,然后在App内搜索数字人民币,便可检索到与之对应的数字人民币体验预约功能模块,点击按提示申请后,便有可能获得消费体验的机会。
基本理念
法定货币
数字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是有国家信用背书、有法偿能力的法定货币。
与比特币等虚拟币相比,数字人民币是法币,与法定货币等值,其效力和安全性是最高的,而比特币是一种虚拟资产,没有任何价值基础,也不享受任何主权信用担保,无法保证价值稳定。这是央行数字货币与比特币等加密资产的最根本区别。
双层运营体系
数字人民币采取了双层运营体系。即中国人民银行不直接对公众发行和兑换央行数字货币,而是先把数字人民币兑换给指定的运营机构,比如商业银行或者其他商业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运营机构需要向人民银行缴纳100%准备金,这就是1∶1的兑换过程。这种双层运营体系和纸钞发行基本一样,因此不会对现有金融体系产生大的影响,也不会对实体经济或者金融稳定产生大的影响。
DC/EP投放采用双层运营模式,不对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构成竞争,同时能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和其他机构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积极性:数字货币投放系统保证DC/EP不超发,当货币生成请求符合校验规则时才发送相对应的额度凭证。
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
在行数字货币体系下,任何能够形成个人身份唯一标识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账户。比如说车牌号就可以成为数字人民币的一个子钱包,通过高速公路或者停车的时候进行支付。这就是广义账户体系的概念。
银行账户体系是非常严格的体系,一般需要提交很多文件和个人信息才能开立银行账户。
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
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是指不需要银行账户就可以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
对于一些农村地区或者边远山区群众,来华境外旅游者等,不能或者不便持有银行账户的,也可以通过数字钱包享受相应的金融服务,有助于实现普惠金融。
其他个性设计
- 双离线支付。像纸钞一样实现满足飞机、邮轮、地下停车场等网络信号不佳场所的电子支付需求;
- 安全性更高。如果真的发生了盗用等行为,对于实名钱包,数字人民币可提供挂失功能;
- 多终端选择。不愿意用或者没有能力用智能手机的人群,可以选择IC卡、功能机或者其他的硬件;
- 多信息强度。根据掌握客户信息的强度不同,把数字人民币钱包分成几个等级。如大额支付或转帐,则必须通过信息强度高的实名钱包;
- 点对点交付。通过数字货币智能合约的方式,可以实现定点到人交付。民生资金,可以发放到群众的数字钱包上,从而杜绝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的可能性;
- 高可追溯性。在有权机关严格依照程序出具相应法律文书的情况下,进行相应的数据验证和交叉比对,为打击违法犯罪提供信息支持。腐败分子会即使通过化整为零等手段,也难以逃避监管。
期待作用
避免纸钞和硬币的缺点:印制发行成本高、携带不便容易匿名、伪造,存在被用于洗钱、恐怖融资的风险;
满足人们一些正常的匿名支付需求,如小额支付;
极大节约造币所需各项成本;
疫情之下,减少货币交易中的病毒传播机会;
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电子支付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公共产品或服务,一旦出现服务中断等极端情况,会对社会经济活动和群众生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就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一个公共部门,要提供类似功能的工具和产品,作为相应公共产品的备份。
价值意义
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高效地满足公众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对法定货币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助推中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社会影响
2020年12月16日,“数字人民币”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
2021年6月29日,苏州轨道交通5号线正式运营,所有车站自动售票机均支持数字人民币App扫码支付,此功能的上线在全国尚属首例。八维通科技有限公司就其他线路进行购票机改造升级、官方App“苏e行”支付接口稳定性测试,未来苏州轨道交通1-5号线均将开通购票数字人民币支付。
2021年7月16日,央行发布《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透露了有关数字人民币的一些重大信息,值得关注。
2021年8月1日,北京轨道交通新增支持数字人民币线下购票/卡、补票和充值,以及亿通行APP线上购票等场景的应用。